中关村社会组织年度工作总结计划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

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2022年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平台窗口和引领聚合作用,以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目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推进党建引领社会组织规范建设,跨界融合国内外科创资源,带动社会组织深入参与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2022年联合会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优化枢纽工作体系,引导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一)建强党建引领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党委+枢纽”服务体系,持续推动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2022年会员单位中基层党组织覆盖率达85%以上,党建工作覆盖率达100%。推进常态化学习机制,聚焦市十三次党代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开展早安共读、接力诵读、原文品读,引导社会组织党员群众坚持打卡学习;狠抓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学四史、守初心”系列培训3场,助力社会组织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升级“长征永远在路上”小程序,融合百年党史与支部生活、趣味奖励与健康走步,引导沉浸式体验学习,吸引全国各地8.9万余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创新“两新”组织“1+1+N”联合共建模式,打造“红心联动”品牌,组织与延庆园、金风科技园等特色联学联建活动3场,以党建引领“一根针”串起服务千条线,凝聚发展“向心力”,共筑共赢“同心圆”。

(二)引领社会组织诚信自律

调整诚信信息采集指标项,完善第三方征信机构诚信采集审核流程,制作诚信报告152份。为会员提供诚信发展与服务能力反馈报告,提示会员单位在内部治理结构、业务开展、人才培育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切实防范风险,促进社会组织自觉规范行为,让诚信报告成为社会组织自检自查的“晴雨表”,为政府部门摸清社会组织底数提供数据支撑。2022年舆情数据显示,本年度参与诚信体系建设的社会组织均未监测到负面舆情,舆情监控问题数量连续5年下降。诚信体系促进社会组织珍惜品牌、规范活动,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营造和谐守信环境。

(三)优化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召开社会组织年度工作会1次、秘书长工作会4次,通过日常沟通交流活动,部署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重点工作,传达工作方向、工作要求和最新政策。举办专委会沙龙10次,就企业服务、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数字经济、双碳投资等不同主题展开讨论,链接社会组织之间的资源,促进会长、秘书长加强交流,围绕企业需求开展合作,引导科技型社会组织聚集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举办秘书长培训班1次、业务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1次,帮助社会组织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

(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

强化枢纽组织平台属性,2022年通过业务覆盖和党建覆盖的方式,联系89家国家级、市级科技型社会组织,提供社会组织需要的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聚力将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落到实处,2022年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及工作要点,研究、分解工作任务,召开工作务虚会和专题调研会,结合科技型社会组织实际情况,制定并发布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工作重点,逐项推进工作有效落实。带领会员主动把握新形势,积极投身国家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动态,全面提高科技型社会组织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科技型社会组织协同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

二、深化联系行业企业,聚力社会组织增强服务效能

(一)深入一线调研,架起政企“连心桥”

携手社会组织共同开展企业营商信息调研,带动科技型社会组织深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调研,做好政企沟通桥梁,广泛收集分析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的技术演进动态、区域发展动向、发展规划、创新项目线索、面临困难与需求,提供高水平的发展趋势研判、政策建议等研究分析报告或动态信息,助力解决创新主体经营发展困难。截至目前采编报送《社会组织科技观察》45期,收集企业调研信息近300条,积极向《昨日市情》和《北京信息》报送企业发展信息。其中,海淀某企业科技防疫产品可助力首都常态化防控,该企业提出推广应用诉求,不仅被市委市政府信息刊物采纳,同时获得相关委领导关注并带队调研,全方位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和产品应用情况。

(二)编制科技资源服务图谱,涉企需求“快响应”

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对科技服务业的分类为依据,以公开信息及征信数据作为参考,以社会组织“一对一”匹配为基准,以企业最为关注的资源需求为导向,通过大数据手段精筛细选优质服务机构或创新资源,并进行关键词设置和标签化处理,按14个领域筛选出435家优质服务机构信息,形成服务资源LOGO展示图谱,汇编《北京市社会组织科技服务资源速查手册(2022年版)》,由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服务或社会组织背书服务质量,对外公开企业、机构及社会组织联系方式,每季度及时更新,便利企业精准快速获取信息。目前图谱已面向外地企业宣讲8次,30余家企业联系联合会要求对接具体服务机构。依托社会组织资源优势,通过图谱扩大宣传,挖掘、收集、响应企业需求,有效帮助企业对接服务资源。

(三)优化资源平台,营造便企“云生态”

根据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升级北京科技型社会组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服通”),在充分展示社会组织资源、宣传社会组织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企业需要的服务内容,为社会组织和科创企业提供交流的线上信息平台。改版后,平台增加活动日历功能,企业可直观的了解并报名参加社会组织当月公益活动。上线社会组织服务图谱展示功能,为创新创业主体营造多元化、多维度、便捷高效的服务“云生态”。截至目前,向企业累计开放社会组织行业研究报告431个、开放公益活动8167个、开放公益培训视频127个,发布企业合作需求77项,公开服务资源734个,平台浏览量达到58.6万人次,“创服通”的服务受众面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社会组织纵向贯通政策、横向服务企业的平台。

(四)开展对接活动,搭建惠企“直通车”

推动社会组织加强产业行业聚合能力,带动会员通过制定标准、搭建共性技术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等方式促进产业资源对接融合。面向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征集技术对接、市场推广、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需求107项,以具体需求为重点突破口,依托社会组织网络开展落地对接服务。统筹、引导会员合并同质化服务,梳理并发布社会组织促进园区竞争力提升服务包30项,完成《海淀区科技园区进一步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服务水平建议举措》研究,开展“服务零距离”园区服务活动4场,促成社会组织与2家特色园区结对共建。举办“北京科创资源对接”系列活动16场,其中,政策宣讲类10场、产业技术与标准类5场、助力副中心建设类1场,通过活动服务北京科技企业3000余家次。在打造社会组织核心服务能力的同时,搭建惠企服务“直通车”,促进科创资源深入对接。

(五)加强区域合作,畅通企业“内循环”

利用中关村社会组织可在全国开展业务活动的优势,携手区域合作专委会,举办“北京科创资源推介”系列活动13场,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创意等产业领域组织跨区域企业需求合作对接,服务京内外企业2000余家次。以社会组织服务图谱为抓手,宣传北京科技发展战略和区域优势,助力招引国内高端资源。征集并发布来自浙江、东莞、佛山、珠海、沈阳、西宁等地的企业需求200余项,匹配北京科创服务资源300余项。“北京科创资源推介”系列活动促进北京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更多应用场景,推动构建北京与区域企业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循环”格局。

三、强化资源联动效应,积极开拓国际化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对接国际资源

积极联络国际高端科创资源,拓展科技企业海外对接渠道,护航企业“走出去”。2022年围绕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聚焦海牙体系和欧洲专利申请,举办3场国际资源对接活动。依托德国慕尼黑联络处,加强中德企业技术交流,推动国内外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今年联合会与弗劳恩霍夫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智能系统集成研究院、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微技术中心、史太白智能电子系统技术转移中心签署合作确认函,共建北京智能系统创新中心,共同推动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研制的122项涵盖芯片、3D打印等领域的国际技术成果在北京转移转化落地。目前正在协同专家翻译、整理、脱密、评估技术内容,并根据技术成熟度推荐更易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经专家初步评估,“电力线状态监测自主传感器网络”等技术是我国国家电网紧缺的卡脖子技术。另外,持续开展中韩企业项目对接,组织线上技术交流会,推进中韩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

(二)搭建科技世集平台

引导科技型社会组织服务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服务全球科技创新和互联合作为出发点,搭建“科技世集”社会组织国际资源展示服务开放平台。平台集“信息交流大厅”“国际路演大厅”“人才对接大厅”“技能提升大厅”为一体,展示北京科技型社会组织国际资源,汇聚来自德国、俄罗斯、英国、美国、韩国及主要“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型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创新成果资源,目前,平台公开发布联合会及会员单位在6大洲13个国家可对接的50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孵化中心、行业协会资源,探索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互联互通,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企业、项目、人才与中国创新主体的充分对接。

(三)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

响应民间社会机构走出去、助力提升中关村国际软实力的号召,联合会获得北京市外办推荐申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资格,探索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为中关村企业发声。经过近两年的准备,2022年12月29日,联合会收到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发出的通知信函,正式授予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特别咨商地位”。联合会将利用好这一身份,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资源优势,聚焦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科技企业走出去等方向,深度参与全球科技生态构建,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国社会组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推进北京及中关村创新主体与各国开展国际交流和国际创新合作贡献力量。

 

2022年是承上启下和稳中求进的一年,也是凝心聚力和砥砺前行的一年。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下,联合会与会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取得显著成绩。

2023年,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上,联合会将坚持守正创新,筑牢枢纽定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继续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引导社会组织完善自身建设,重视规范发展,整合创新资源,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组织协同创新,联合开展重大活动与品牌活动,提升社会组织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党的建设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社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学思践悟二十大、专家名师大讲堂”“学四史、守初心”系列培训活动;以“两新”组织联合共建模式,开展“社企连心桥、服务进园区”“走进大企业、携手互促融”等主题活动;聚焦党建引领行业治理,协同会员单位聚焦5G、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组织“红心联动行业大咖思享会”,举办“社会组织党建助力高质量发展”论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展现社会组织强党建促发展成果,探讨党建引领行业治理新路径。

2.持续推动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制定党委工作要点,规范并高质量完成党建工作制度清单工作内容。发挥好联合党委在社会组织年检、评估、换届等工作中的规范指导作用,提高社会组织风险防控意识。

3.聚焦中关村社会组织在服务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开展《新征程下党建引领中关村社会组织深度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阐述党建工作对发挥社会组织服务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梳理分析中关村社会组织党建引领促发展的现状及困境,为中关村社会组织以党建引领深度融入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参考。

4.持续优化“长征永远在路上”智慧党建平台,推动社会组织线上活动与支部生活相结合,增加“学习二十大”功能模块,凝聚党群力量。

二、诚信自律夯实社会组织发展基础

连续8年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将规范发展内化为科技型社会组织的自觉要求和普遍行动,为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夯实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底盘,增强社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促进社会组织珍惜中关村的品牌,营造和谐守信环境,打造科技型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金标签。

1.进一步强化科技型社会组织诚信体系建设,在中关村社会组织诚信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开展社会组织诚信体系建设(九期)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审核效率,制作公示诚信报告,增强科技型社会组织公信力。

2.为会员单位提供《参与诚信工作的反馈报告》,形成社会组织“线上填报、材料自检、机构核实、社会公示、反馈提升”的螺旋上升式规范发展闭环,提示会员单位在内部治理结构、业务开展、人才培育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科技型社会组织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3.举办诚信体系建设意见征求会、诚信体系建设系统填报培训辅导、诚信总结会等活动,推介一批发展规范的优秀社会组织,宣传科技型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成果,扩大诚信报告的应用场景。

4.以会员填报的诚信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走访调研,多维度了解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收集科技型社会组织服务企业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品牌活动等,梳理撰写《2023年度科技型协会、民非发展年度报告》,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5.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舆情监控、社会组织年检、社会组织问题自查工作,对于发现违规问题的社会组织,重点关注与提示,并加强沟通与监督整改。

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引领聚合、平台窗口的服务作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元互动”的服务网络,赋能社会组织发展,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带领科技型社会组织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明确自身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增强核心服务能力。

1.举办科技型社会组织日常沟通交流活动,包括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20周年大会、秘书长工作会、发展经验交流会等,部署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重点工作,扩大组织体系覆盖范围,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业务交流,为社会组织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

2.以需求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组织“负责人战略提升+业务骨干能力强化+职场新人快速入门”多层次、系统化、全方位的科技型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分层级提升人才业务工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锻造核心骨干工作队伍,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3.征集梳理科技型社会组织针对园区、企业的服务产品,持续丰富“服务零距离”惠企服务包,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汇聚社会组织创新要素服务,打造特色服务产品,拓宽宣传通路,以活动推介、手册宣传、公众号发布、创服通展示等多种形式对惠企服务包进行宣推,打响惠企服务包品牌,着力提升社会组织对首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4.发挥社会组织链接创新要素资源优势,升级《北京市社会组织科技服务资源速查手册》,深入挖掘社会组织服务潜力,吸引、收集、响应企业诉求,结合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所需要素进行分类,整合创业孵育、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产业服务、标准创制、人才服务、公益培训、国际交流等14个领域的企业服务资源。持续优化“社会组织科创要素服务图谱”,图谱数据每月动态更新,有效帮助企业对接社会组织服务资源。

5.提升行业产业服务能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掌握龙头企业、行业发展数据,关注国际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分析产业发展规律、特点,加强产业行业聚合能力,带动企业通过制定标准、搭建共性技术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动行业产业发展。

6.创制团体标准《中关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评价规范 第2部分: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推广应用团体标准《中关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评价规范 第1部分:社会团体服务能力》,为有需求的会员提供《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报告》,引导科技型社会组织构建核心服务能力,找准在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定位,精准服务企业,清晰发展路径,助力社会组织提升服务效能。

四、资源聚合打造社会组织服务品牌

加强北京科技型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打破信息壁垒,提升社会组织资源整合共享效率,在科创服务要素供给方面,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引导社会组织依据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服务,形成更多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强化宣传意识,不断塑造项目品牌和社会组织品牌。

1.推动社会组织深入服务园区,举办“服务零距离”园区服务活动,促进社会组织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向园区流动,深入调研专业园区发展需求,找准社会组织服务发力点,加速各类要素服务联动融合,解决园区和企业的具体问题,促进社会组织与园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丰富、便捷、公益的社会组织服务与园区运营体系有机结合,促进园区服务降本增效,积极服务“三城一区”联动发展。

2.紧贴企业发展需求提升品牌活动辐射能力,举办“惠企直通车”政策宣讲等系列企业服务活动,统筹、引导会员合并同质化服务,组织政策解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方面活动,发挥社会组织公益性、覆盖面广、链接资源多的优势,全年常态化的举办不少于20场活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促进科创资源对接,打造社会组织核心服务能力。

3.打造《社会组织科技观察》品牌信息刊物,扩大工作的服务受众面与品牌影响力,带动科技型社会组织积极调研企业,了解行业诉求,不断提高信息报送的精准度与质量,提升社会组织对信息工作认知深度,以信息为纽带,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北京科技型社会组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服通”)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平台活动日历功能,通过公众号每月制作社会组织动态回顾,加强社会组织宣传工作,结合线上科技服务资源图谱功能,邀请社会组织自荐或推荐科技服务机构上传服务,定期发布京内外企业需求,为企业开放行业研究报告、公益培训和活动视频,持续丰富科创要素服务供给,打造科技型社会组织跨领域、跨专业整合资源开展企业和产业服务的综合平台。

5.利用中关村社会组织可在全国开展业务活动的优势,举办“服务零距离”北京科创资源推介系列活动,征集外地企业对北京设计研发、科技服务等合作需求,助力北京创新主体在京外找到转化应用场景,宣传北京科技发展战略和区域优势,帮助北京优质技术、产品、服务开拓外地应用场景,推介首都品牌效应、人才智力、研发资源、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优势,助力招引国内高端资源。

6.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指导下,协调京津冀三地资源,针对津冀重点园区及区域产业定位,对接北京研发资源和科创服务资源,促进京津冀创新创业要素流动,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助力三地企业共赢发展。

五、要素融通加强社会组织国际交流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社会组织作为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新生力量,通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举办国际会议活动、在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等方式,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可信、中立、第三方的身份在国际舞台代表企业、行业和产业发声,正面宣传我国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优势,维护企业利益,讲好中国故事。

1.承担中关村驻德国慕尼黑联络处相关工作,全力支撑中关村论坛工作,邀请德国及欧洲重量级嘉宾出席论坛、促成重要项目签约。组织中德技术对接、企业交流、人才招引等活动,为中国企业前往德国及欧洲发展提供相关支撑服务。基于前期签署的合作确认函,推动与弗劳恩霍夫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等4家机构共同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在广泛宣传首批技术项目的同时,寻找国内合作伙伴,结合技术、需求匹配度定向开展国内企业与德国机构的技术研讨会。

2.持续建设韩国代表处,举办第二届中韩创新论坛,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深入对接韩国科技资源,推动中韩政府、企业、投资机构间的对话交流,促进芯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韩国优秀企业和优质科技成果落地北京,推进中韩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接合作。

3.优化“科技世集”社会组织国际资源展示服务平台,持续丰富国际项目、人才对接、知识产权培训和国际资讯等服务内容,打通同一国别不同社会组织资源壁垒,展现北京科技型社会组织国际资源链接优势。

4.举办国际资源对接系列活动,积极与欧洲专利局开展对接合作,举办知识产权培训,梳理欧洲颠覆性技术的最新突破进展,向科技企业进行宣讲,征集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扩宽中国企业海外合作网络,深入链接全球创新要素,积极促成科研院所、企业与境外主体达成科技合作。

5.针对科技型社会组织国际化的共性问题与困惑,编制《科技型社会组织“走出去”工作指引》,帮助社会组织应对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6.充分发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作用,积极参加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青年论坛、伙伴关系论坛、人权论坛等联合国举办的各类会议和活动,搭建科技企业与联合国的沟通桥梁,进一步广泛输出中国科技、文化、价值观等内容,加强与国际各类创新资源的横向联系,争取在国际上的更大“话语权”,为我国民间外交工作提供支撑。

六、构筑平台增强社会组织市场活力

顺应新时代、新要求进行主动谋划,抓住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赛道发展机遇,以北京科技企业发展需求为牵引,构筑市场资源开放平台,分析社会组织科技服务特点,明确资源要素联合与共享的方向,促进北京高精尖产业和科技企业发展。

1.调整专委会工作机制,联合会做好“搭台”服务,引导有热情、有资源的社会组织牵头,跨领域、跨专业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企业服务,吸引一批活跃度高、影响力大且有意愿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示范区建设的北京科技型社会组织和“国字头”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专委会工作体系,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突破壁垒、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2.加强与北京“国字头”科技型社会组织的联络,推动“国字头”协会与科技型社会组织开展广泛的市场合作,聚焦链接央企、国企、龙头企业等开放的应用场景资源,以场景牵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帮助企业打通创新链、技术链、资金链、市场链、产业链、价值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3.优化北京科技型社会组织数字平台应用,结合产业发展特点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科技服务效能分析体系,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提升社会组织市场化发展能力,提高精准服务、深度服务、优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形成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  

2022年12月 

 

最新通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