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科技沙龙:以青年托举人才为纽带 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10-28 浏览次数:14

为进一步夯实区域AI与大模型领域人才根基,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技术转化能力提升,10月23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与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北京青年科技沙龙系统活动——2025马连洼AI大模型与软件技术转化培训交流会,在马连洼街道红杉党群服务中心成功落幕。活动以“专家授课+实操研讨”为核心模式,吸引30余名企业技术经理人、研发管理者及青年科技人才参与,搭建起“前沿技术分享+实战经验交流”的高效平台。

1761632536605414.png

作为活动核心分享环节,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托举人才徐勇教授以“微型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系统设计” 为主题展开深度讲解,为参会者解锁仿生科技与产业应用融合的新路径。徐勇教授从技术落地痛点切入,围绕机器人 “轻量化、高续航、精准控制”三大核心需求,详细拆解轻量化材料选型的关键标准、仿生运动控制算法的优化逻辑,以及续航能力提升的技术方案;同时结合该系统在环境监测、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场景的实际应用案例,直观展现技术商业化潜力。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 “产学研协同”需求,他重点探讨“高校实验室技术原型如何适配企业产业化落地” 的核心问题,提出“技术需求前置对接、联合研发降本、人才跨领域流动”三大协同路径,为青年科技人才参与跨领域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框架。

1761632581246184.png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讲师、青年托举人才郑丽则聚焦农业科技领域,带来“农药高效剂型研发及其对靶剂量传输规律” 的专题分享,以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实践视角传递技术转化经验。郑丽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出发,解析农药高效剂型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如何在提升农药利用率的同时减少环境残留,并通过实验数据展示对靶剂量传输技术如何实现“精准给药”,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青年托举人才,她还特别分享了自身科研转化的成长经历: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对接农业企业需求,如何调整技术方向、优化研发方案,最终推动技术原型向产品落地。其接地气的分享不仅让参会者深入理解农业科技的创新价值,更为其他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将理论研究锚定产业需求”的实践启发,激发了青年群体投身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

1761632632723837.png

活动中,联想质量技术委员会委员谢晓波、企服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蔺海晶、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综合运用部部长傅固安等嘉宾亦从不同维度补充关键内容:谢晓波结合联想智能制造实践,讲解AI大模型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技术选型要点;蔺海晶梳理海淀区AI与软件企业专项政策,助力参会者精准把握研发补贴、高新认定等红利;傅固安则介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并透露中心明年拟新增人工智能产业专利预审服务,为技术转化全周期保驾护航,形成“技术+政策+权益保障”的全方位知识矩阵。

1761632672425154.png

互动研讨环节,参会者围绕“AI 大模型落地成本控制”“软件专利布局策略”“产学研项目对接渠道”等核心问题提问,徐勇、郑丽等嘉宾结合实战经验逐一拆解。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通过此次活动,以青年托举人才为核心纽带,精准提升了区域青年科技人才的技术转化实操能力,通过徐勇、郑丽等青年专家的“实践式分享”,为参会者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流程方法论。未来,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将持续聚焦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需求,围绕AI、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策划更多精准化、实战化的交流培训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助力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上一篇:已经到头了
下一篇:社会组织惠企服务资源开放,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服务零距离”10月活动预告(第二期)

最新通知

友情链接